課程還可以這樣講!
——清華厚德與清華大學出版社書問服務達成戰略合作
我們做培訓師的,以前是線下講授。疫情來了,逐漸適應了線上講授。線上授課有多種方式和渠道:騰訊會議屏幕共享,小鵝通現場直播加錄屏回放,微贊現場直播加錄屏回放,清華旗下還有學堂在線平臺的慕課(MOOC)授課形式等。最近,清華大學出版社推出了書問數字出版與傳播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書問服務)。他們的辦公室就在我們樓上,可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彼此一交流,感覺和我們現有業務模式和未來發展戰略十分吻合,于是迅速開展起了實質性合作。

和其他傳播渠道相比,書問服務發布的視頻課程叫做“數字出版物”。視頻課程創新點不少,例如開始第一頁是“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圖標,醒目清晰,頓顯學習的儀式感;第二頁是“互聯網出版證書”,而且還有作品編號,權威其版權清晰,一目了然……這就意味著這個視頻課程是國家正規出版物,作者本人享有該課程的知識產權,也就是著作權;還能實現和保障出版傳播過程中作者、學習者和出版商等各方收益,實現教育資源的普惠共享。

盡管我們清華厚德服務的師資資源和課程資源較多,為了穩妥起見和摸索經驗,我決定親自當小白鼠,先走一下合作制作流程。首先,提交了課程主題和課件——《“雙碳”時代的科技創新與綠色轉型》。這是我給政府及企業講授的一門課,是指導政府如何在雙碳形勢下有效地招商引資,指導企業在雙碳形勢下投資發展有前途的技術和產業。
其次,在確定課程主題及課件優化美化完成后,主要是看看主講老師是否上鏡,以及判斷一下講課風格。因為我是第一次正式視頻講授此課,就在書問服務專業且先進的錄制室試講了一遍,發現無聽眾視頻授課與線下面對眾多學員授課感覺真是不一樣,要想準確、完整、流暢地表達思想邏輯和課程內容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稍一緊張或分神,大腦就一片空白或斷片。
經過清華大學出版社對作者及選題、課程內容進行評審,我被告知通過了選題評審,可以開始正式錄制了。于是花了三個上午時間,課程分為五講,完成了《“雙碳”時代的科技創新與綠色轉型》課程錄制。每講15-20分鐘,系統講述了:(1)從能源革命到碳中和;(2)“雙碳”科技創新突破點;(3)產業經濟和生活方式革命。共三部分內容,都是我自己研究的心得體會以及跨專業領域搜集的前沿科技成果。目前該視頻正處于剪輯及后期編輯階段,預計于5月20日前完成上傳出版。讀者可以通過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書問服務》微信公眾號進入“清華社數字圖書館”,通過“手機號+驗證碼注冊”等登錄進入學習空間,支付少許課程費用收看課程。除了視頻課程,還有豐富的電子圖書資源,都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電子圖書,可以試讀,也可以借閱,當然也可以直接下單購買紙質圖書。目前書問數字知識館APP(安卓版)已經上線,很快還會開通蘋果版應用。
首次合作的順利完成,接下來的深度合作就水到渠成、駕車就熟了。2022年4月2日,清華科技園教育培訓中心暨北京厚德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業內簡稱“清華厚德”)與書問(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書問”)正式簽署《融媒體網絡選題機構合作協議》,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書問成立于2014年10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發起并控股,成立至今,以為出版行業提供技術服務為使命,在致力于內容創作的同時,深度融合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經驗,多項技術已獲得國家專利。同時,書問還在不斷探索服務升級工作,在數字出版與數字傳媒領域,下一代互聯網新媒體應用場景與用戶體驗新應用方面加大研發力度。
本次清華厚德與書問達成合作,一方面有助于教師資源線上推廣、廣泛高效傳播知識,有利于實現課程長期收益,充分肯定知識工作者的貢獻和價值;另一方面,書問依托清華大學出版社平臺,具有正式的電子出版服務資質,選題及課程錄制質量經過了清華社的嚴格把關,一旦錄制并發行,既反映了授課教師及其作品的學術水平,又能夠長期有效地保障教師及作品的知識產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為促成本次合作,雙方從前期商討平臺搭建、課程錄制、后期制作、收費服務等環節,體現出了最大的誠意,推進十分順利。
對于與清華厚德長期合作的專家和老師們而言,在我們傳統合作方式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項新的長期服務內容——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音視頻課程、電子圖書期刊等數字產品。在廣泛推廣師資和課程、完成線下授課服務的同時,順應時代潮流和各方需求,與優質資源合作推出了數字出版服務,為老師們在知識傳播領域的辛勤勞動與付出提供知識產權保護與長期收益保障,并提供更多的相關配套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