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靠誰守 · 訴衷情》
當年忠貞為國籌,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愿,付與東流?
這是去年在毛主席生日那天,
偶然聽到了據說是毛主席于1975年寫給周總理的絕筆詩詞。很奇怪為什么以前出版的毛澤東詩詞中沒有收錄。它到底是不是毛主席的詩詞,我很是好奇,就上網搜尋了起來。
2014年之后的介紹
2014年以后網上文章的介紹,基本上都是以下這一段話:這首詞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82歲時寫給周總理的。當時,毛主席身體不好,疾病纏身,周總理也身患癌癥,亦在重病中。毛主席已經預感到,革命將發生曲折,他和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夙愿將要“付與東流”。他問自己,也問周總理,社會主義的紅色江山究竟“靠誰守”?這首詞,字數雖然不多,但情感真摯,讀來滄桑心碎,令人潸然淚下。
2003年的介紹
再往前搜,2003年,新浪網以紀念毛主席誕辰110周年專題欄目中,首次在網絡上發表了《訴衷情》(1974年),并沒有說明作者是誰。其中第一句是“父母忠貞為國酬”,似乎更像是紅二代懷念父輩的詩詞。
2009年的介紹
2009年10月29日的中國新聞網,發表了一篇文章:《毛澤東的執政憂患意識:五個未了“情節”》,分析了毛澤東的“李自成情節”、“海軍情節”、“工業化情節”、“百姓情節”和“文革情節”。作者是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安建設先生。
在介紹第五個情節時,作者提到以下和《訴衷情》有關的內容:
“文化大革命”后期,國內曾廣為流傳一首署名“毛澤東”作的《訴衷情》詞:“父母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你我后輩,恐將夙愿,付諸東流!”
筆者見到這首傳抄詞的時間大約在1976年清明節前后,標明詞作的時間是“1974年12月26日”,題目是“給總理”。和“文化大革命”期間社會上流傳的其他多首“毛主席詩詞”不同的是,這首詞的真正作者,至今仍無從知曉。
從該詞的形式上看,它或許稱不上是一首“規范”作品;而從該詞的內容上看,它卻相當準確且出人意料地揭示了處于晚年最后時光的毛澤東的真實心態(包括“文革”情結)。應該說,該詞作者即便不是毛澤東本人,也不應是遠離政治高層的人;在當時的環境下,這位作者所冒的巨大政治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2006年的介紹
繼續搜索,又發現了一篇文章——《試論研究毛澤東詩詞版本的意義》,2006年12月30日,陳安吉發表于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毛澤東紀念館-研究評論頻道。文中寫道:
另一個例子是所謂毛澤東晚年填的一闋詞《訴衷情(父母忠貞為國酬)》?,F在它已經被許多鑒賞毛澤東詩詞的冊子所收錄。實際上,它根本不是毛澤東的作品。這只要仔細研究這首詞初始版本所持依據就可以明白。這首詞最早見之于1986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小說集《毛澤東故事》。作者舒群在書中講到引錄這首詞的依據時說得很清楚:它是得之于傳聞,“無法查對核實”的。后來,一位與舒群熟識的同志寫了一篇書評,明確指出:“舒群同志在這篇小說里,引用了當時流行的誤認為是毛澤東的一首詞:'父母忠貞為國酬……(筆者略)'。毛澤東同志的晚年確實寫過一些詩詞,但上引的這一首卻已證實完完全全不是出自他的手筆?!边@么多年來,沒有任何根據可以確認毛澤東寫過這首詞。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陳晉曾經肯定地指出:“該詞已經證實并非出自毛澤東的手筆?!?/p>
搜尋到這里,已經可以明確,這首詞并不是毛主席所作。但是,這首詞所提出的問題,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當下,確實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政治話題:江山會不會變色?能不能變色?是否已經變色?
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初心是為了百姓解放、人民幸福、國家獨立、走上富強。記得當年走進所有的政府機關和公共服務部門的院內樓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各行各業的人們也都是將“為人民服務”放在最高優先級。
較大增長、人民平均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代價極大。除了資源和環境的代價之外,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社會“精英”和相當一部分官員“敗類”一切向錢看,腐敗的廣度和深度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政府官員不作為或亂作為,自然導致政府行政能力下降乃至監管失效,以至于各行各業假冒偽劣橫行、底線不斷被突破,“為人民服務”在很多人的心中演變為“為人民幣服務”。鄧小平發動改革開放的初衷,
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變平均貧窮為共同富裕。指導方針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凹纫从?、也要反左,主要是反左”。為什么還出現了這么多問題呢?問題是全社會的,根源在黨內、在政府。時代發展到今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愈來愈復雜,社會問題和國際形勢也愈來愈復雜,必須在全黨、全社會普及民主意識,養成民主習慣、提高民主能力。民主的廣泛參與以及民主基礎上“少數服從多數”的集中決策,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大決策失誤,預防腐敗,改善黨群關系和官民關系。
創業難,守業更難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黃炎培訪問延安。國統區的危機四伏同解放區的欣欣向榮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深諳國民黨沒落衰微的黃炎培向毛澤東坦陳:沒有哪一代統治者能跳出從艱苦創業到腐敗滅亡的周期率;希望中國共產黨能找出一條新路,能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對此毛澤東自信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這就是民主?!爸挥凶屓嗣駚肀O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p>
“創業難,守業更難?!边@不僅是毛澤東的思考,也是當時黨內許多領導人的共識。1948年12月,劉少奇在對馬列學院第一班學員的講話時指出:“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擔心,我們未得天下時艱苦奮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國民黨一樣腐化。他們這種擔心有點理由?!?/p>
拒絕官僚主義作風
1956年11月召開的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語重心長地說:“縣委以上的干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里?!覀円欢ㄒ?,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薄〈撕?,他又多次強調:“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都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決不許可擺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風?!薄 斑@個問題所以要特別提出來,是因為我們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資格吃飯,做了官,特別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這是一種很惡劣的現象?!?/p>
當前,我們從嚴治黨、嚴懲腐敗,在繼續堅持經濟領域改革開放的同時,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在提高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意識和能力的同時,全面加強黨的集體領導,希望以此能夠確保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本色永遠不變。